300万光年外的本星系群蛮荒之地
这张照片来自欧洲南方天文台VLT巡天望远镜的欧米茄相机(OmegaCAM),呈现的是沃尔夫-伦德马克-梅洛特星系(简称WLM)。WLM是本星系群成员中最遥远的一个,处在整个星系群的边缘位置。由于个头过小和距离遥远, 该星系可能从未受到过其他本星系的成员、甚至任何星系的干扰和影响。
包括银河系在内的数十个星系,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员,全部星系覆盖在一块直径大约1000万光年的区域。不过,在本星系群的边缘地带,还存在一个孤零零的星系——沃尔夫-伦德马克-梅洛特(Wolf-Lundmark-Melotte,以下简称WLM),是本星系群中最遥远的成员。3月23日,欧洲南方天文台公布了WLM的最新细节照片,可能有助于了解宇宙中早期星系的形成机制。
1909年,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思·沃夫(Max Wolf)发现了WLM。大约15年后,天文学家克努特·伦德马克( Knut Lundmark)和菲利伯特·雅克·梅洛特(Philibert Jacques Melotte)确认WLM是一个星系,也因此WLM有了如此长的一个名字。WLM是一个昏暗的星系,位于鲸鱼座方向,距离银河系约300万光年,是本星系群众三个主要的螺旋星系之一。
WLM个头非常小,结构不完整,因此被归类为不规则矮星系。1996年的观测结果显示,WLM最大跨度约8000光年,约为银河系的1/12。实际上,由于个头过小和距离遥远,该星系可能从未受到过其他本星系的成员、甚至任何星系的干扰和影响。就像亚马逊雨林深处或是大洋海岛上与世隔绝的那些部落一样,WLM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少有的可以了解星系原始特性的机会。
天文学家认为,多数情况下,个头相对小的原始星系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最终将合并成大型的复杂星系。数十亿来,小星系的合并过程催生了大型的螺旋星系和椭圆星系,在如今的宇宙中类似的合并已经很普通。而星系的这种聚集方式,与人类几千年来不断迁移最终形成大城市的过程非常相似。
WLM星系照片的可缩放交互版本。点击鼠标和滑动滚轮放大查看。
但与众不同的是,WLM远离其他星系或恒星,只能自力更生。就像少与外界往来、离群索居的人一样,WLM因此显得相对“原生态”,其中发生的任何改变很大程度上是独立的活动。
在这个小星系内,存在一颗黯淡的红色恒星,其光环一直延伸到周围漆黑的太空。这颗恒星的红色显示出其年事已高,但它的光环可以追溯到WLM星系形成之初,为了解首批星系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有用的线索。同时,WLM中心还存在一些更为年轻的蓝色恒星。在上面的照片里,那些突出的粉色区域实际上是年轻恒星发出的强烈光线电离周围的氢而发出特征性的红光。
欧洲南方天文公布的WLM最新细节照片由欧米茄相机(OmegaCAM)的广角成像仪拍摄。欧米茄相机由32个CCD组成,生成的照片像素可达2.68亿,目前安装在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的VLT巡天望远镜上,该望远镜口径2.6米,是全球最大的可见光巡天望远镜。(编译/dog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