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最亮恒星的茧状恒星风
从1841年至今没有任何变化的船底星座经受了一次强烈爆发,天文学家绞尽脑汁也不明白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我们与该星座之间的巨大距离??7500光年使天文学家无法看清发生的细节。船底星座的主星是一颗被雏人星云环绕的恒星,雏人星云是船底星座喷出的两个蘑菇状云团,每个云团比太阳系大100倍,现在只有红外干涉测量法才能使天文学家利用VLТ望远镜看到恒星风的内部。天文学家指出,船底星座的恒星风看上去延伸得非常长,而船底星座自身由于旋转太快而显得异常不稳定。
船底星座的主星是我们银河中最明亮的恒星,按任何标准来看它都是真正的庞然大物:它比太阳大100倍以上,亮度比太阳强500万倍。船底星座正处于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因此非常不稳定。船底星座偶尔会发生巨大爆发,其中一次爆发发生在1841年,引起像雏人星云这样的美丽双极星云产生。尽管距离如此遥远,当时的船底星座的主星已成为天空中第二最亮的恒星,亮度超过它的只有天狼星。船底星座如此巨大。其外层经常会在辐射压力??光子对气体原子的作用下消失在太空中。因此许多恒星都会失去质量,其中包括太阳,但是在船底星座主星情况中失去的质量很大??每年会失去约500个地球质量,因此要找到船底星座主星外层与围绕它恒星风之间的边界非常复杂。
借助于VLТ望远镜的红外测量仪器天文学家成功首次确定了船底星座恒星风的大致形状,照片显示,在雏人星云的中部主要是带有很多明亮“气泡”的点状光源,这些“气泡”与点状光源的距离很近。利用干涉测量法进行的观察作出了一个真正意外的消息,船底星座恒星风令人惊奇的不均匀:其中一个轴是另一个轴长1.5倍,并且长轴与更巨大蘑菇状云团形成的方向一致。
天文学家有可能只是观察这样的情况,即船底星座恒星风在两极方向“延伸”。观察者的主要假设在于,位于恒星风深处的船底星座主星本身在两极方向被压扁,于是两极更接近恒星中心,在恒星中心处发生着热核反应,因此两极会被加热到更高的温度。这样在两极方向辐射压力也更高,而两极外层区域将比赤道外层“吹出”得更强烈。
从这样的模型出发,研究人员计算出船底星座主星的旋转速度,该速度原等于最大速度(在最大速度下恒星会发生分裂)的90%。现在,船底星座主星失去质量的速度极快,估计会在10万年里完全消失。更有可能发生的另一情况是,船底星座主星会早得多地以超新星爆发而消失,这种情况只需经过相当短的天文学尺度??1万~2万年即可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