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天文学家提出新理论:太阳在混沌中诞生

来源:新华网 \ 2004.05.23 \ 评论:1 \ 今日/总浏览:1/1393

  新浪科技讯 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新的宇宙理论宣称,太阳是在大量的短命的恒星中间诞生的,这些塑造出我们的太阳系的恒星具有强烈的幅射,还发生剧烈爆炸,可能影响了生命的起源。这是天文学家在5月2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公开的研究结果。

  这一理论是在归纳了几条证据后产生的。这些证据认为,太阳并不象天文学家以前所认为的是独立形成的,相反,太阳形成于宇宙混沌初开之时的天鹰星云、三叶星云和猎户星云的边缘。最终,这些恒星互相碰撞,而我们年轻的太阳系“漫步”到现在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安静的位置,这里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有4亿光年以上。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宇宙理论学家一直推测,太阳可能是在恒星诞生的密集区形成的。最近,他们在围绕太阳运转了数十亿年的落到地球上的陨星中找到了太阳诞生地异常混乱的新证据。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杰夫?海斯特是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他表示,这些陨石含有只能由被称为铁-60的一种铁的同位素的高强幅射才能形成的化学形态,所以,铁-60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就应该已经存在,但自那以后开始衰减成陨星里的镍-60。

  海斯特解释说:“除了大质量的不断进化的恒星,你没有其他可以形成铁-60的方法。这意味着,太阳于46亿年前形成的时候,可能在一颗大质量的恒星附近。”铁-60是亚利桑那州的研究人员舒戈?塔奇巴纳和加里?胡斯于去年发现的。华盛顿卡耐基研究院的行星形成理论学家阿兰?波斯表示,这一发现支持了其他的关于太阳是在一颗大质量的恒星附近诞生的证据。波斯说:“由于铁-60只能在一颗超新星中形成,所以,再辩论它的形成已经没有任何必要。”波斯并未参加海斯特的研究,但他也推出了类似的太阳在大质量恒星附近形成的想定。波斯利用恒星的紫外线幅射,解释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存在。

  海斯特和他的同事认为,大约46亿年前发生了这样的事:一颗大质量的恒星诞生于一个巨大的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星云中,强烈的紫外线幅射产生了一个充满灼热气体的汽泡,汽泡被推向太空。在气泡之前的强烈的震荡波使周围的气体受到压缩,引发了太阳和其他低质量恒星的形成。大约在10万年内,太阳的剩余天然云层被仍在前进的热气泡所夺走,整个的太阳系(刚刚开始形成)受到附近一颗大质量恒星的紫外线的强烈幅射,这个时候,太阳是一个正在蒸发的气球(EGG)。

  海斯特首次发现一个正在蒸发的气球(EGG)是在1995年哈勃望远镜拍的一张天鹰星云的照片上,后来,三叶星云的照片又更加清晰地显示出被引发的恒星诞生的过程。在1万年的时间里,太阳周围的EGG蒸发掉了,只剩下一颗新恒星和有点平盘状的气体与埃尘,正是这些气体和尘埃形成了其他行星、小行星和彗星。接下来,附近的这颗大质量恒星的紫外线幅射开始蒸发太阳的所谓“原生行星盘”。又过了1万年,"原生行星盘"缩成它的初始直径的大小,与我们目前的太阳系相协调。“行星盘”里的剩余物质也承受住了紫外线的冲击,行星诞生。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