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科学家日前对中型黑洞的形成提出新见解
荷兰科学家日前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结论,银河系中的逃逸恒星在不断运行中相互撞击、挤压形成星团,而星团中心不断积聚的恒星在随后的爆炸和死亡过程中形成了中等质量的黑洞。
天文学家迄今在银河系中确认的黑洞要么是质量相当于10个太阳质量的小型黑洞,要么是质量相当于数百万、甚至几十亿个太阳质量的巨型黑洞。至于两者中间的过渡??中型黑洞,天文学家对其形成和特征却莫衷一是。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认为如果一颗“闯入”星团中心的逃逸恒星在爆炸成为超新星前质量达到太阳的800至3000倍,它就有可能在随后的爆炸中使星团形成质量约为100至1000个太阳质量的中型黑洞。发生这种情况的前提条件是,该星团形成时间短,且密度大。
为了验证这种设想,研究人员在银河系中找到了4个年轻且密度大的星团,并利用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GRAPE-6对这4个星团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发现,这4个星团中只有一个名为MGG11的星团不断放射出X射线,这可能是黑洞吞噬周围恒星的证据。
计算结果显示,一颗巨型恒星运行到MGG11的星团中心需要300万年的时间,而运行到其他3个星团中心大约需要1500万年。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这表明巨型恒星在未演变成超新星之前,有足够时间抵达MGG11的中心,为该星团成为黑洞奠定物质基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斯坦?西格德松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逃逸恒星相互结合的方式很可能就是中型黑洞形成的主要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