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质量“种族隔离”理论得到证实

来源:科技日报 \ 2006.10.27 \ 评论:0 \ 今日/总浏览:1/1417

  本报记者 毛黎 华盛顿10月25日电 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找到了迄今最有力的证据,证明星系中的球状星团是依照质量大小来选择恒星的,即质量较大的恒星逐步移向球状星团的核心部位,而质量较小的恒星则加速运动到球状星团的边缘。这一现象在学术上称为质量“种族隔离”,过去科学家只是猜想它存在于宇宙中,却从来没有直接观测到。 
 
  典型的单个球状星团中通常包含有数十万颗恒星。虽然这类星团外围恒星的密度很小,但是在接近其中心的地方,恒星密度比太阳周围要高出1万倍。如果人类的地球处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每当夜色降临,我们周围的天空中将有更多的恒星在闪耀,它们离我们也要近得多。理论上,科学家认为,球状星团核心如此多的恒星聚集是质量选择的结果。不过,在球状星团的中心区,众多恒星的聚集增加了它们相互碰撞的机会。

  为证实猜想的准确性,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银河系杜鹃座47球状星团(南半球中恒星最密集的球状星团之一)中众多的恒星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追踪,并极其精确地测出了星团中心1.5万颗恒星的速度。其中有23颗恒星属于异常罕见类型,被称为“蓝色落伍者”(bluestragglers),其温度和亮度超乎寻常地高,科学家认为,它们均是两颗普通恒星撞击后的产物。恒星速率测量的结果显示,和其他普通质量较轻的恒星相比,由两颗普通恒星碰撞合并而成的“蓝色落伍者”运动速率要慢,从而证实了球状星团中质量选择的理论。

  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2号广角行星照相机和高级探测照相机捕捉到的图像,瑞士科学家乔治斯对杜鹃座47球状星团中心区域的多组套图进行了分析,从而获得了上述研究成果。在过去近7年的时间中,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照相机定时为杜鹃座47球状星团中心区域拍摄图像。为测量恒星的细微运动,科学家仔细地分析了13万颗恒星的位置,并精确地测出了1.5万颗恒星的运动速率。

网友评论.
  •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发表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