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定义新方案出炉 冥王星难保行星身份

来源:新浪科技 \ 2006.08.23 \ 评论:1 \ 今日/总浏览:1/1432

  新浪科技讯 据《新科学家》杂志8月23日报道,日前,在布拉格经过一天的公开讨论,以及随后进行的闭门商议,有关行星定义的最新决议草案受到广泛而友好的认同。如果这份决议在24日得以通过,对冥王星而言可是坏消息,它将从此被剔除在行星行列之外。

  “C草案”所做出的重大变动是,行星必须是其轨道运行区域内的支配性天体。按照这一规定,冥王星显然不符合行星标准,因为其轨道同更大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交叉在一起。
 
此前,行星定义委员会还试图定义宇宙中的所有行星,但现在他们的立场有所变化,只会定义太阳系的行星,这是个相对轻松的工作。然而,行星定义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在24日表决之前,一些用词将做出修改,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行星定义标准,使最终结果更为公众所接受。

  另外,有关术语尚存在争议。不符合行星定义标准的天体有可能成为“矮行星”或小行星。这些天体之所以被排除在行星队伍之外,是因为它们体积虽足够大,也呈圆形,但尚不能在其周围区域占据统治地位。冥王星和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就在这种天体之列。诸如小行星等太阳系中的“小鱼们”也许会被称为“太阳系小天体”,或保持其目前作为小行星的地位。但补充决议至少会让冥王星成为远离海王星的一类冰冷天体的原型。

  行星定义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天文学家的欧文?金里奇博士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给那些喜爱冥王星的天文爱好者一个交代。”不过,目前尚不清楚应如何称呼它们,早先的多数建议被一次次非正式举手表决驳回。诸如“Pluton”、“plutoid”等一系列名称看来是胜利无望,而“汤姆勃天体”、“ 汤姆勃行星”等被提议纪念冥王星发现者莱德?汤姆勃的命名照样前景黯淡。“冥王星天体”(Plutonian object)是最不受欢迎的一个选择。

  根据行星定义委员会16日公布的首份决议草案,冥王星、谷神星及十余颗其它天体被划归行星行列,这种划分的依据是它们均是绕太阳运转的圆形物体。不过,另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在18日对此做出回应,坚持行星应具备统治其周围区域的能力,如此一来,只有八颗行星符合这一标准。该小组的许多天文学家一直在对太阳系动力学进行研究。

  在22日召开的一次充满火药味的会议上,行星定义委员会的首份决议草案遭致强烈反对。乌拉圭蒙得维的亚的共和国大学教授、18日方案的首席作者朱利奥?费尔南德斯表示:“实际上,他们此前提出过同样的决议。”当费尔南德斯试图大声宣读自己的方案时,被反对者无情地打断。当他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被打断时,会议厅传来大喊声:“如果还存在民主,就应该耐心听完他提出的问题。让他把话说完!”

  如今,尽管并非所有与会的天文学家都显得和蔼可亲,不过彼此间的主要隔阂可能已经消除。眼下,大家普遍希望24日的投票具有积极成果。意大利比萨大学的安德里亚?米兰尼教授在22日举行的首次会议上对行星定义委员会表现出强烈不满。不过,在当天下午参加完秘密商议后,他对《新科学家》杂志表示:“我对结果非常满意。”(杨孝文 任秋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符